togel bet 100

situs togel

bandar togel

rupiahtoto

利張錫齡 | 建橋者.The linkage between public and arts - Capital CEO Ltd
利張錫齡(Nancy Maria Lee Chang)、香港藝術館之友主席
利張錫齡(Nancy Maria Lee Chang)、香港藝術館之友主席

香港藝術館於2015年8 月開始閉館進行翻新及擴建工程,事隔三年多後,終於完成所有工程,並於近日開放給公眾入內參觀。面對煥然一新的藝術館,自2005年起出任「香港藝術館之友」(Friends of Hong Kong Museum of Art)主席一職的利張錫齡(Nancy Maria Lee Chang)特別感觸,但依然掩蓋不了內心的喜悅。她熱愛藝術,多年來無間斷地投身藝術公職,並持續扮演橋樑角色,將香港藝術館的藝術活動推廣至普羅大眾層面,為香港藝術地位的提升出一分力。
Text /Jerry Hui Photo / Cheung Chin Yui

三年的過去
C:在訪問前夕,我已參觀了一會新的香港藝術館,看來大致上已經完成。作為「香港藝術館之友」主席,過去多年來一直與藝術館緊密合作,你對新的藝術館有何評價?
N:我覺得是非常之好,是個wonderful job,而整個項目更是在不超支、不超時的情況下完成的。這次翻新及擴建工程是由建築署的建築師參與完成,不假外求,而結果令人非常滿意。新館增加了40%的面積,從前是不夠地方用的,因此很多展覽都做不到,有些更要排期三年以上,現在經過擴建後,便可以舉辦更多藝術展覽活動了。

C:在藝術館則宣布要閉館三年時,我實在是難以接受,因為它在藝術展覽方面是太有代表性了,如今三年竟然已經過去,更換來了一座時尚典雅的當代藝術館。
N:對,這三年時間是絕對值得等待的,當時真是覺得時間很長的,但時光飛逝,一下子又過去了。

C:好奇一問,「香港藝術之友」的工作安排都是與藝術館有關的,這三年來藝術館都是在閉館狀態,那對你們的工作有影響嗎?
N:不,就算是閉館,我們一樣是很忙的。「香港藝術館之友」的角色及工作,是作為一道橋樑,將藝術館內的藝術展覽及其他活動推廣給大眾,讓更多社會人士,可以參與其中,因此就算是閉館,我們亦一樣沒有停下來,依然策劃很多活動,讓公眾人士參加,如藝術展覽、暑期藝術活動等。由於沒有一個固定的地方,便去借,這方面不成問題。另外,由於藝術館要翻新,各方面亦要相應upgrade,如改網頁、改藝術館標誌等,真是很忙的。我覺得大家都在發揮香港人的 “can do”精神,在這份精神下,是沒有任何事情是做不到的。

將藝術與大眾連繫起來
C:你是讀藝術出身的,曾在倫敦大學修讀藝術史,又於紐約大學美術學院獲取藝術史碩士學位,擁有很好的藝術背景,但奇怪你沒有加入任何藝術機構,從事藝術行政工作,反而多年來都從事藝術的義務工作。回想2005年,你是如何開始成為「香港藝術館之友」主席一職?

N:我是在80年代末從紐約回到香港的。早期我在Orientations(編者按:一本創立於1970年,主要關於東方古董藝術的雜誌)從事編輯的工作,開始接觸香港的藝術圈子,又加入了東方陶瓷協會,逐漸認識了很多藝術品收藏家。當時我沒有想過朝學術方面發展的,因為學術研究往往很少人知,而影響力亦有限。那個年代的香港,藝術活動不多,在籌辦相關活動方面亦很弱,於是我很想可以在這方面出一點力,可以舉辦多些藝術活動,將展覽活動與大眾連繫起來。自香港藝術館在1991年於尖沙咀建成新館後,便覺得它是可以在這方面做得更好,是充滿了潛力的,因為我一直相信,藝術館是屬於所有社會大眾的,於是就在2005年開始出任「香港藝術館之友」主席一職。

C:做了「香港藝術館之友」主席後,你策劃了哪些活動?
N:早年的香港藝術館,是很靜的,入場觀眾不多,可能因為場內的氣氛關係,令很多人都不願進入參觀,主因是比較缺少與觀眾交流的機會。我認為,藝術館跟觀眾之間的關係是不應如此的,而我要做的第一件事,是先要建立「香港藝術館之友」與藝術館之間的關係,明白到我們是真心幫藝術館的。我在成為主席後的第一個節目,是為全港的學生提供免費巴士接送服務,只要學校方面有興趣參觀館內的藝術展覽活動,我們便有交通安排。這計劃成功發揮了影響力,一下子有很多學生來藝術館參觀,一年有數萬名學生人次,並以小學生為主。我認為認識藝術應是從小開始培養的,亦因這緣故,平日亦有很多學生來藝術館參觀。自此開始,我們又計劃了很多活動,並獲得藝術館方面的肯定及支持,於是活動便愈來愈多,對象涵蓋基層市民、學生、年青藝術家等。最新計劃,是推行「策展人發展計劃」(Curatorial Development Programme),目的是藉此培育更多優秀的策展人,計劃細節包括安排年青策展人往外國的藝術機構工作,藉此吸收及學習外國策展經驗,同時又引入外地的藝術學者或專家,他們會在藝術館內工作一段日子,大家一同學習。

"我一直相信, 香港藝術館是屬於所有社會大眾的。"
“我一直相信,香港藝術館是屬於所有社會大眾的。”

成為國際級藝術館
C:這個新計劃看來需要不少資金,難怪你們要於12月初舉行籌款晚宴了。
N:對,因為政府對藝術館的資助,都用在館上,至於其他事情,如「香港藝術館之友」籌辦的活動,便需要其他資金援助。

C:近十年間,尤其是自從舉辦Art Basel Hong Kong後,香港在國際間的藝術地位已提升不少,相信在籌募經費上亦不致於很困難?
N:香港的藝術市場是一定好過以前的,但同類型的藝術活動其實亦不少,很多藝術機構都在找贊助,所以有一定競爭性。不過,我們設計的推廣項目向來都很有效率的,一般不需要很多錢,其效果卻非常明顯,有效發揮到影響力,例如免費巴士服務,便不須太多的資金,效果又很好。

C:西九龍的文化版圖基本上已規劃完成,重要建築如M+博物館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,均將於未來一兩年內落成,改寫香港近半世紀來的藝術發展版圖,你認為香港藝術館將扮演甚麼角色?
N:這絕對是好事來的,就像你去購物,原本只是一間店的,如今變成了好幾間,情況一定是更好的,如百花齊放,令更多社會大眾參與其中。香港要成為亞洲藝術市場的樞紐角色,是需要多方面的支持,那不止畫廊、藝術機構,還要有收藏家,最重要是公眾的支持。

C:做了十幾年主席,你到今天仍享受目前的工作嗎?
N:這份工作是很有意義的,但我亦認為,其實我是不應佔據這個位置如此耐的。我曾向藝術館反映多次,說自己想退下來,但他們總是不捨得我離去,
說翻新完再算吧。如今工程已完成,我想亦是時候去安排繼任人了。


香港藝術館之友info

成立於1991年,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認可註冊慈善組織,旨在支持和推廣香港藝術館的不同項目,是香港藝術館與群眾的一道文化橋樑,多年來一直致力提升觀眾對香港視覺藝術的興趣,以及培育香港青少年對多元化藝術的欣賞。「香港藝術館之友﹂所有經費源自會員及活動收費,不定期籌款活動以及個人和私人基金會的捐贈資助。

利張錫齡info

於 1987 取得紐約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碩士學位,曾在倫敦大學學院學習藝術史。現時分別擔任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顧問委員會成員、紐約大學美術學院理事、華盛頓史密森學會弗里爾——薩克勒畫廊董事會成員、香港水墨學會董事等;最新公職是出任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成員。利女士希望能成為香港與國際藝術博物館的橋樑,促進文化交流,為藝術的發展不遺餘力。